回帖:8月17日
三十年代初,胡适任北京大学教授,教授白话文,他在讲台上一直赞许白话文,这让只喜欢文言文而不喜欢白话文的学生大为不满。一位姓魏的学生生气地问他,难道白话文就没有什么不好的吗?胡适说:“没有”。这位学生更激动了,站起来说,白话文废话多,用它来发电报,字多、花的钱多。胡适听到这话,目光发亮,低声说:不是这样吧。他接着说,前两天他接天一封朋友发来的电报,邀请他去政府部门工作,他不打算去,是用白话文复电的。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文言文照这个意思来回复电报,看看用文言文要用几个字。
他说完之后,同学们全都认直地回复起来,15分钟之后,他请同学们报上自己回复的字数,选读了一封,是这样回复的:才疏学浅,恐难胜任,不堪从命。白话文的意思是自己学问不够,恐怕不能担任这个职责,就不去了。
他说这篇电话回得很好,只用了12个字,但是他用白话文只用了5个字,干不了,谢谢。他尽一步解释说:干不了就有才疏学浅,恐难胜任的意思,谢谢既有对朋友介绍的感谢又表示拒绝。费话并不多,所以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,关键在于选用词语,白话文一样可以比文言文省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