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脑记忆论坛

右脑速读记忆方法
主题:入静漫谈
回帖:六、入静与姿势的关系
练功时,姿势一定要处在舒适自然的状态,不可违反生活与生理规律。正确的、自然舒适的姿势和全身肌肉的最大放松,将会减低大脑皮层的兴奋而有利于入静。
放松法,是调整姿势的有效方法,对于促进入静,提高练功效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,放松法包括部位放松法和三线放松法,现将具体练法介绍如下。
1、部位放松法
练功时,摆好姿势,由头部到脚部逐’·部位放松。其顺序是:头部放松,颈部放松,胸部(包括上臂在内)放松,腹部(包括前宙和手掌在内)放松,大腿放松,小腿放松,脚部放松。也就是说,从头到脚,依次缓慢地一点点放松。
2、三线放松法
练功时,摆好姿势,使情绪平静下来,精神集中,将身体分成三线依次放松。
第一线(两侧):头部两侧—颈部两侧—两肩—两上臂—两肘关节—两前臂—两腕关节—两手—十指。
第二线(前面):头顶—面部—颈部—胸部—腹部—两大腿—两膝—两小腿—两踝关节—两脚掌—十趾。
第三线(后面):头部—后颈—背部—腰部—两大腿后部—两腿腘窝—两小腿后部—脚根—脚底。
七、入静与呼吸的关系
呼吸对入静的影响也有很大关系,意守是入静的主要方法,而意守丹田之初,多由意守呼吸开始,因此呼吸调整的好坏,直接关系到意守的成败与否,也直接关系到入静的优劣。
一般入静多采用自然呼吸法,但根据不同功种的要求和功力逐步加深的要求,也可采用胸式呼吸法,腹式呼吸法、胎息呼吸法。
1、自然呼吸法
自然呼吸,是指以人们原来自然呼吸频率和自然习惯进行呼吸的方法,每分钟呼吸15至18次左右,适用于初学者或体弱多病者。
2、胸式呼吸法
是以胸腔扩展和缩回的方法呼吸,即吸气时,胸腔膨胀,小腹微缩,呼气时相反。吸气时力由脊发,以心窝后的脊柱骨为支点,朝心窝后的脊背, 自上而上,气贴脊背,向胸中吸入,使脊后肋骨向上提起,又似由腹中抽气入胸的样子,其实就是在扩胸缩腹。自觉不能再吸入时为止,不可用强力,以免影响身体放松,反而不利于入静。吸气时,意想仍从心窝后脊背处呼出的样子,从而使胸腔周围缩小而引起呼气。呼气之后,胸围较平时要扩大些,也就是说呼气后不许胸围缩回到原位。这种变更胸围大小而进行的呼吸运动,即称之为胸式呼吸法。
3、腹式呼吸法
吸气时腹部隆起,呼气时腹部凹陷,这叫顺腹式呼吸法,吸气时腹部凹陷,呼气时腹部隆起,这叫逆腹式呼吸法。
吸气时,意想从腹腔中心点的脊后发出力量,直起腰杆,松开腹肌,大量吸气入腹脘中,好象气贴脊背向肛门送下去的样子,边吸边向下挤压,吸至小腹有向下压实之感,感到小腹充实、饱满、膨胀且舒适。吸气后,要屏息片刻,然后慢慢呼气。这是顾腹式呼吸法,皮之即谓逆腹式呼吸法。
4、胎息呼吸法
胎息呼吸法是一种较高深的呼吸法,即呼吸频率最大限度地减慢,呼吸次数最大限度地减少,有些功夫到家的气功师,呼吸频率降低至每分钟呼吸只有1到2次。这种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中的内呼吸,故而名之。
胎息呼吸是练功到高深阶段,达到所谓“鼻息微微,若有若无”的境界时才会出现,即在入静的高级阶段。胎息呼吸是自然形成的,而不是勉强追求得到的。这种呼吸法,对培育元气,涵养精气神内三宝,治疗五劳七损效果极佳。它可使练功者有全身舒适、轻快之感。
八、影响入静的因素
影响入静的因素很多,但不外乎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类。练功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,减少或尽量杜绝不利因素,以保证练功入静的顺利进展。
1、有利因素
幽静的环境、柔和的光线能减少新异因子对大脑皮层的刺激,有利于练功入静的形成。
在温度适宜,空气新鲜的室内或户外练功,常感到心旷神怡,头脑清醒,对促进入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
心情舒畅,情绪乐观,能使心平气和,心神安定,也有助于入静。
正确掌握练功方法和理解动作要领,是入静的必备条件。练功得法,可少走或不走弯路,而获得预期的入静效果。
坚定信心是练好气功的思想基础。气功疗法是自我控制疗法,必须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,精心苦练,克制杂念的产生,才能顺利入静。
2、不利因素
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过重,常使心绪烦乱,杂念恶念丛生,不利于入静。
练功急于求成,用意过重,和有意追求某些景象或强求入静,结果反而造成精神紧张,大脑兴奋,有碍入静。
疾病痛苦,会给心神带来不安,也会给机体造成痛苦,纯系恶性刺激,自然要影响入静。
此外,从一个人的修养看,修养好的,便易于入静,修养差者,则不易入静。从神经类型看,抑制型者,即所谓“内向者”,易于入静,兴奋型的外向者,便不易于入静。其他诸如年龄,性别等对入静也有一定影响。但不论怎样,只要对练功有信心,认真掌握练功要领,逐渐排除杂念,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,终会取得入静最佳效果的。
下一楼›:九、无法入静怎么办
无法入静,是指练功者思想散乱,精神不集中,不能进入安静的境界而言的 ..

查看全部回帖(14)
«返回主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