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帖:老江湖:“我经常是这样”
小妮子:“打个比方,是不是有什么想法马上记下效果一定好过回头再回忆整理的呢?“
闲云:妮子,不是,我只是说学习也有场效应的。在特定的气氛中效率更高,等到你回去自己再想,你的思维活跃程度,兴趣,专注都不同了,效果不同了。下面我就讲讲故事法。
不过请允许我先纠正个词,我不喜欢故事法这个词。它还属于传统的记忆方法。
更准确的说该叫场景法。我讲讲区别。故事法就象讲故事一样,一路下去,可是熟悉的人知道,用这种方法记忆1000位圆周率,大多数人会疯了,
每个2位数字对应一个图像。这些鸭子,鳄鱼,橡胶这类来来去去,太容易乱了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原因就是故事法缺少心里暗示,或者心理的场景来为整个故事提供地点位置和时间次序的空间
而场景法则不同,场景法有一个固定的心理暗示的场景,它可以非常轻松地暗示你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等。我来举例
[例 2] 接例 1.1,将水金地,火木土,天海明,形象化后放置在一个场景中进行记忆。太阳把水洒在金色的大地上滋润万物,人们点起篝火来庆祝,把所有的木头都烧成了灰土,(那火光太亮了,)把天空和大海都照得十分明亮。这个还是故事。下面这句话就可以暗示你,提高你记忆的效率了
场景的心理暗示就是一个庆祝丰收的场面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因为有了这个暗示,再看上面3句话就都有了生命。有了时间和地点真正可以依存的空间
为什么丰收?
因为太阳和水滋润大地。/ 怎么庆祝?篝火把木头烧成了灰。什么结果?天海一色,非常明亮。
看到了吗?有了这个场景的心理暗示,你还需要记忆那些故事吗?不需要!
大家明白了吗?这样根本不是在记忆,是在玩而已。
中场休息3分钟,大家思考一下我讲的要点。回来再说。大家要勇于提问题,不怕笑话,不怕麻烦。参与了才能收获更大。
闲云重新走上讲台:休息结束,我们继续
刚才讲到的部分,我有一部分还没有展开,大家上面也没有提到,入门以后,对大家一般来讲最难的部分是什么?是对陌生信息的编码,抽象到形象的转化。这一步是什么?类比到用电脑。
如果你对信息的输入都没办法识别清楚,就比如:你才高八斗,文章写好了,可惜不会打字,你的文章能写到网络上发表吗?所以对信息的输入转化非常重要。
乾(卦一)
坤(卦二)
屯(卦三)
蒙(卦四)
需(卦五)
讼(卦六)
师(卦七)
比(卦八)
小畜(卦九)
履(卦十)
泰(卦十一)
否(卦十二)
这12个是易经64卦的前12卦序。
现在我们就马上记住它
对于中国人,特别如果还想了解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人,我建议都去读读易经。读不懂原文,就看翻译,也要了解一点。万经之首不是白叫的。好,跟我做记忆体操。开始!
乾(卦一)
坤(卦二)
屯(卦三)
蒙(卦四)
需(卦五)
讼(卦六)
师(卦七)
天地混沌朦胧,需要歌颂老师乾坤就是天地,大家都知道的。
比(卦八)
小畜(卦九)
履(卦十)
泰(卦十一)
否(卦十二)
比赛谁家的小牲畜好,驴子太调皮注意谐音的转化,有形象的用形象,没有形象就转化。最后一个字念皮,不念否。否极泰来就是出自易经,这里面涉及了两个主要的技巧,抽象转化和场景记忆或者心理暗示,所以大家注意了,记忆高手和大众的差别在哪里呢?方法是一样的。差别在于抽象转化的效率和成群信息记忆的技巧。其实我记忆上述信息时,是念几个字,头脑飞快地转,看可以建立什么场景,有什么图像,还有那些字有问题,。。。。。接着这个例子,我们重点谈一下最重要的技巧技巧:定桩法或者叫做旅程法,罗马房间法,都是一样。
这是因为当数据量增大超过10,20时,用串联法,甚至场景法记忆的效率都会下降了。
如果你还不明白什么是定桩法,就想想我开始讲的那头牛。那头不听话的牛,你管不住的牛你怎么管住它?只有拴住它。拴好它,以后你可以随时来看它,就这么简单,否则阿?它溜溜达达走了。再也找不到,可核心理论是什么呢?大家告诉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