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帖:谐音法也是我一直用的方法之一,可能还是因为读了8年的工科 现在对于字还是有读不出和学错的毛病。通常一下子想不出来的时候就我就会换一个声调试试 虽然这对于前面有一点点的想法的回忆不是很有利 这样子多少会有一点启发。这个还是比较注重发散性思维的。
以下是我第七日练习题
宋--松(很松的裤子,都点下来了)
氮--蛋(一枚刚刚下来的蛋还热乎乎)
元--元(一枚崭新的一元硬币)
法国--发糕
蒙古--蒙鼓(做鼓的师傅在蒙鼓)
氖--奶
淘金--淘金(西部淘金热)
日本--人笨(日本人人都很笨)
缅甸--免电
不丹--布担(挑布的担子)
印度--阴毒(印度人都很阴毒)
巴金--帕金(他老人家有帕金森)
氟--符(要买一道符在家里贴在冰箱上才可以顶得住)
老舍——老死(为了伟大的文艺失业他是老死的,口吐鲜血)
剩余价值--盛鱼架子
经济效益--紧急孝衣(紧急的情况下出售孝衣才是最有经济头脑的)